2)第十八章:建立最伟大的计算机科技公司_从1984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业。”

  目前国内的企业绝大部分还是国营性质。

  计算机领域多年以来更是只有研究所,没有企业。

  姚小聂:“那是你孤陋寡闻,京城中关村知道吗?”

  杨若儿:“听说过。”

  姚小聂:“1980年,华夏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、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放弃铁饭碗,创立中关村,并建立国内第一家民营计算机经营机构。从去年开始,中关村诞生华夏第一批计算机科技企业,比如信通、四通、京海、科海,这些计算机企业的创办人全部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。再过几个月,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将成立‘中科院计算机所新技术发展公司’。”

  从1983年开始,华夏陆续涌现第一批计算机企业,但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大,而且未来也走得不远。

  所以南方的电子计算机从业者干脆还不知道。

  未来的柳大佬眼下还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位“磁记录技术工程师”。

  几个月后,柳大佬才会带领中科院计算机所的11名科研人员在计算机所的传达室成立“中科院计算机所新技术发展公司”,即联想的前身。

  王选院士目前还在北大教书,要等两年后的1986年才成立北大方正。

  未来的华夏之光、民族科技产业中坚1987年才在鹏城成立,以代理和开发交换机起家。

  也就是说,未来四十年华夏科技产业舞台上的主角们都还没登场。

  姚小聂觉得,或许这辈子应该轮到他当一次主角了。

  姚小聂补了一句:“我要建立华南第一家计算机科技企业,也是华夏第一家有重大影响力的计算机科技企业。”

  杨老师眨巴杏眼,沉吟好一会儿,说道:“有梦想……是好事。”

  姚小聂知道杨老师不相信、或者说还不太能理解他的“梦想”。

  没关系,让事实去证明吧。

  姚小聂:“杨老师,这个汉卡的发明专利书,我希望你能当我的指导老师,你帮我交给系里面。”

  杨若儿:“你这个发明专利书我看了,的确写得很好。你说让我当你的指导老师,我水平有限,恐怕……”

  姚小聂:“杨老师太谦虚了,你是工商管理、无线电双学士,兼通管理学和电子科学,你的专业知识正是我所需要的。”

  杨若儿:“你还是找系里的教授指导你吧,我资历不够。”

  姚小聂:“这跟资历没关系,杨老师,我了解你,你的专业知识过硬,而且你的学习能力很强,计算机产业日新月异,那些学校里面那些老学究只会在那里坐而论道,他们哪干得了科技创业这种事情。你来当我的指导老师,绝对比系里任何教授都强。”

  姚小聂不是瞎吹。

  根据他上辈子对杨老师的了解,杨老师出身名门,基本功扎实,专业知识过硬,而且头脑聪明,学习能力强,懂管理,懂公关,还懂技术,这样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。

  他搞计算机产业创业,杨老师是目前最好的合作伙伴。

  更何况,杨老师背后还有庞大的资源可以利用。

  杨若儿苦笑:“不是给你指导这发明专利书吗?怎么变成科技创业了?”

  姚小聂:“杨老师,你当我的指导老师,我们合作,我们会创立华夏最伟大的计算机科技公司。”

  这饼画得太大。

  杨老师有点懵。

  姚小聂:“就说眼下,我得找电脑做编程,学校的电脑是NEC8801,不好用不说,而且系里只有六台,要用还得打报告申请。你家有一台IBM的286电脑,我得用你家的电脑才能完成编程工作。”

  杨老师:“你到底是觉得我专业知识过硬,还是贪图用我家电脑?”

  姚小聂:“都有吧。”

  杨老师:“………………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qug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