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八十一章 三公中出了个叛徒_大汉昭烈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作为天下闻名的儒家学者,杨彪听了董卓的胡言乱语,只觉得无比可笑。

  他可是知道这谶书是什么东西。

  谶,就是假托神仙圣人预判吉凶;纬,就是以方术牵强附会儒家经典,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读书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,编造出来糊弄老百姓,顺便给自己披上一层神圣外衣的封建迷信伪科学。

  在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代,干这一行很容易成功,当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,也是采取了鱼腹藏书,野狐夜号的方式,忽悠了九百多人举起义旗,点起了反抗秦朝的熊熊烈焰。

  到了西汉年间,谶纬之学更是大行其道,时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了,王莽篡汉,靠的也是谶纬的伎俩,大肆宣传汉室气数已尽,必须禅让给他,才可以让天下长治久安,共享太平。

  如今董卓居然有样学样,搬出《石包谶》这种不入流的低劣谶书,在久经考验的儒家弟子,坚定的封建迷信战士杨彪看来,就是抢他们儒家弟子的生意,无异于班门弄斧,自取其辱。

  杨彪正要开口反驳,却突然想到,把这《石包谶》驳倒不是什么难事,但是,如果以后自己用谶纬之术作为武器,别人再来驳斥,又当如何是好?

  不能自己砸自己饭碗,还是换个思路吧。

  “相国此言差矣。”杨彪考虑再三,决定用天下苍生为武器,于是踏出一步,朗声说道:“迁都改政乃是国家大事,不可轻举妄动,自从王莽乱政,光武帝定都洛阳,旧都长安残破不堪,早已经被废弃了,如今天下承平日久,贸然迁都必定会惊扰天下,引起百姓不满,民怨沸腾,必有大乱。”

  董卓见出头的人是杨彪,是自己亲自提拔到三公位置上来的,心中略略有些失望,便放缓语气答道:“关中富足肥沃,当年秦国就是依仗彼处,才能吞并六国,统一天下。且陇右之地盛产木材,杜陵更是有大量窑灶,修复宫殿可谓轻而易举。”

  见杨彪还想说话,董卓再次开口劝说,“正如司徒所说,迁都乃是国家大事,和百姓又有何相干?若是有人借机生乱,朝廷的大军随随便便就能把他们赶到海里去,有什么可怕的。”

  粗鄙武夫,真是粗鄙武夫。

  或许是董卓的语气不够强硬,杨彪决心刚一次正面,“这些事说起来容易,一旦做了,恐怕比登天还难,请相国慎重考虑。”

  “这么说来,杨司徒是一定要阻挠相国的提议了?”李儒一直默不作声,此时见气氛紧张,便决心添上一把火。

  “杨公是国家重臣,他说的话理应好好考虑。”杨彪身边,新上任不久的太尉黄琬也站了出来,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。

  见到自己亲自任命的太尉和司徒,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,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同一战线反对自己,董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qug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